原创 IT桔子 IT桔子
来源|IT桔子
封面|公众号AI生成
作为新经济创投数据服务商,IT桔子始终关注中国创投市场发展,而城市、区域是其中的重要维度分支。今日,IT桔子发布《2025上半年中国创投融资活跃城市榜TOP30》。
这些数字背后,不仅勾勒出城市创新活力的脉络,也大抵代表了资本的流向。理解这份榜单,可以洞察城市科技产业竞争的新趋势,为投资者、创业者乃至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锚点。
比如,在这份榜上,成都、武汉、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以超40%的增幅强势崛起,温州更以10倍的惊人增速成为黑马。
据IT桔子数据,《2025上半年中国创投融资活跃城市榜TOP30》名单中共有34座城市(部分城市数量/排名并列),有4个是直辖市分别为北京、上海和天津、重庆;另外30个城市具体分布在:
浙江省的7个城市,分别是杭州、宁波、嘉兴、湖州、绍兴、金华、温州;
江苏省的6个城市,分别是苏州、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南通、扬州;
广东省的4个城市,分别是深圳、广州、东莞、佛山;
山东省的4个城市,分别是济南、青岛、烟台、济宁;
安徽省的2个城市,分别是合肥、芜湖;
7个其他省份城市,包括: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、湖南长沙、陕西西安、福建厦门、辽宁沈阳、吉林长春。
具体名单如下(仅统计公开的一级市场融资数据):
接着,来分析下这个榜单包含的信息量。
从各城市融资体量、排名来看:
北京以527笔融资事件位居榜首,上海(490笔)和深圳(415笔)紧随其后,形成第一梯队。
苏州(293笔)、杭州(255笔)、南京(153笔)和成都(130笔)、合肥(127笔)、无锡(104笔)位于第二梯队,融资事件数量在100至300笔之间。
广州(97笔)、武汉(73笔)、长沙(65笔)、天津(45笔)等构成第三梯队,融资事件数量相对较少(少于100笔),但依然展现出一定的活跃度。
可以发现,一个城市的创投活力与其GDP经济水平大体上正相关。当然也有个别例外,比如合肥的政府风投成为一张“名片”,以此跻身第一阶梯,成都也大有效仿之意;而广州这座一线城市的创投氛围不够浓厚,反而落入了第三梯队。
从融资交易事件数量同比增加的维度来看,对比去年,有哪些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增量?
北京相比去年增加82笔,是绝对增长数量最多的城市;上海增加了58笔,深圳增加51笔,三大头部城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。
杭州(增加44笔)、成都(增加41笔)、苏州(增加34笔)、南京(增加32笔)等城市也表现出显著的增长。
温州(增加10笔)、扬州(增加9笔)、芜湖(增加6笔)、烟台(增加5笔)等城市的基数虽然非常小,但通过可观的增量于今年进入前30强活跃创投城市。
而从整个城市的融资数量增幅来看的话,
温州增幅高达1000%,芜湖和济宁、扬州(225%)增幅均超过了100%,显示出这些城市在创投融资方面的爆发式增长,不过其本身的基数很低。
成都(增长46%)、长沙(增长59%)、济南(95%)这几个城市融资量处于中等规模,但增幅超过40%,表明这些城市创投环境的快速优化。
北京(18%)、上海(13%)、深圳(14%)等头部城市增幅相对稳定,显示出成熟市场的稳健增长。
那么,增量主要来自于哪里?
北京市增加了82笔,先进制造、人工智能、医疗健康这三大领域增长较多——其中,先进制造贡献了最多的增量(60笔),增幅44%;北京AI领域新增了26笔融资事件,增幅33%。
而上海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,其中,AI行业的融资数量同比增加了100%,从34笔增长到了68起。
深圳市的增长完全依赖于先进制造(增长82笔,增幅达51%),其增长甚至被AI等其他领域的负增长所抵消。
其他城市的增长也基本遵循这个路径,主要依靠AI、先进制造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带动。
此外,还有总体负增长的城市:
宁波(-2%)、东莞(-5%)、嘉兴(-27%)、佛山(-35%)、绍兴(-48%)、长春(-17%)共6个城市出现负增长,对于降幅较大的几个城市,其变化原因值得关注。
比如,嘉兴这个城市,IT桔子发现,今年该地医疗创业公司的融资数下降最为显著——从2024H1的10笔减少到了2025H1的3笔。
这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行业、市场环境变化原因,还需观察。
总的来看,2025年上半年,中国创投融资市场整体比去年更活跃。头部城市继续保持优势,增量和增幅均较为显著,显示出强大的创投吸引力。中部城市增长迅速,增幅普遍较高,创投环境持续优化。尾部城市虽基数较小,但部分城市展现出极高的增长潜力。
原标题:《2025上半年中国创投融资活跃城市榜TOP30都有谁?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