烹煮章魚的世紀難題:冷水還是熱水?
關於章魚應該用冷水還是熱水下鍋,存在著不同的主流說法,而這兩種方法的選擇,其實直接決定了章魚最終的口感。
一、 熱水快煮法:追求「爽脆Q彈」
熱水快煮是家庭中最常見的方法,特別適合製作涼拌菜或直接搭配沾醬享用,目標是獲得爽脆彈牙的口感。
原理: 將章魚快速放入滾水中,高溫會使章魚肉蛋白質迅速凝固,鎖住章魚的鮮美味道與水分,同時也能有效去除表面的黏液與腥味。
步驟:
準備一個大小適中的鍋子,在鍋中加入足夠的水,可放入薑片、蔥段或米酒去腥。
將水完全煮沸。
放入處理乾淨的章魚,並開始計時。
烹煮完成後,立即撈出放入冰水中冰鎮,此步驟能中止加熱,讓口感更加爽脆。
時間是關鍵: 烹煮時間需根據章魚的大小嚴格控制,時間過長是導致口感韌硬的主要原因。
二、 冷水慢煮/燜煮法:追求「軟嫩多汁」
若您偏好軟嫩的口感,或是要為牙口不好的長輩準備料理,冷水下鍋的溫和加熱方式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原理: 讓章魚隨著水溫一同緩慢加熱,避免溫度劇烈變化導致肉質瞬間緊縮變硬,能更均勻地煮熟,成品更加軟嫩。
主要方法有三種:
溫和加熱法: 冷鍋冷水放入章魚,開火加熱,待水開始冒出細小泡泡(約85°C,尚未大滾)時,煮1-2分鐘,觀察到章魚腳明顯捲曲即可撈出冰鎮,這種作法能讓章魚達到理想的軟嫩狀態。
關火燜泡法: 將水煮滾後,放入章魚,立即關火並蓋上鍋蓋,利用水的餘溫將章魚燜熟,約15分鐘。此方法能有效避免過度烹煮。
風味同煮法: 在冷水中不僅放入章魚,還可加入紅茶包、米酒、糖、醬油等調味料,一同從冷水開始加熱至微滾後關火燜泡,讓章魚在熟成的過程中吸收風味。
進階主廚祕訣:無水烹煮與專業技巧
除了常見的冷、熱水煮法,還有一些更能凸顯章魚原汁原味的進階技巧。
義式無水烹煮法: 這是源自義大利的傳統智慧,他們認為「章魚會在自己的水中煮熟」。將洗淨的章魚與香草(如月桂葉、百里香)直接放入厚底深湯鍋中,不加一滴水,蓋上鍋蓋用小火慢煮約50分鐘。章魚在烹煮過程中會釋放出自身富含鮮味的水分,用自身精華將自己煮熟,風味濃鬱且極度軟嫩,起鍋後淋上品質好的橄欖油,更能凸顯其飽滿海味。
專業川燙技巧: 為避免溫差過大讓肉質緊縮,專業廚師在熱水烹煮時,會手持章魚,像涮涮鍋一樣在滾湯中「三進三出」,每次停留約4秒,讓章魚表面逐漸適應高溫後,再完全放入鍋中烹煮。
煮出鮮美章魚的3個黃金法則
無論選擇哪種方法,掌握以下三個關鍵點,都能讓您的章魚料理更上一層樓。
徹底清洗是第一步: 章魚不像一般肉類,其腥味主要來自體表的黏液。在烹煮前,用麵粉或太白粉搭配鹽巴,像搓洗衣物一樣反覆抓洗章魚的身體,再用清水沖淨,即可輕鬆去除黏液。同時,別忘了將頭部翻開,清除內臟,並將位於腳部中心的硬質嘴巴(龍珠)擠出。
善用鍋中調味: 在煮章魚的水裡加入一匙鹽,可以增加水的電解質濃度,降低滲透壓,使章魚的鮮甜味不易流失。加入米酒、白酒、薑片、蔥段則能有效去腥並增添香味,也可依個人喜好加入蒜末或薑末一同烹煮。
冰鎮收尾不可少: 這是讓章魚口感升級的關鍵步驟。無論是快煮還是慢燜,起鍋後立刻將章魚浸入冰塊水中,能迅速降溫、停止熟化,使其肉質緊實、口感更Q彈爽脆。待完全冷卻後即可切成薄片享用。
常見問題 (FAQ)
Q1: 為什麼我煮的章魚會像橡皮筋一樣硬?
A: 這通常是過度烹煮的結果。章魚的烹煮時間非常兩極,要麼極短(2-5分鐘),要麼極長(45分鐘以上),中間地帶的時間最容易讓肉質變得堅韌。請根據您章魚的大小,嚴格遵守建議的快煮時間。
Q2: 章魚的表皮需要去除嗎?
A: 這取決於個人喜好與料理方式。章魚皮富含膠質且可食用,在水煮或燉煮時通常會保留。但如果您打算做快炒料理,或追求更精緻的口感,可以考慮在煮熟後將表面的紫紅色薄皮撕除。
Q3: 冷凍章魚和新鮮章魚的煮法有差嗎?
A: 烹煮前,務必將冷凍章魚完全解凍。許多廚師認為,冷凍過程有助於破壞章魚的肌肉纖維,反而使其更容易煮得軟嫩。解凍後的烹煮方法與時間與新鮮章魚基本相同。
總結
總而言之,烹煮章魚並無絕對的標準答案,而是取決於您期望的最終口感。想要品嚐如日式料理店般爽脆的涼拌章魚,就選擇「熱水快煮法」,並嚴格控制在2-5分鐘內完成;若想享受地中海料理中那般軟嫩多汁的滋味,則「冷水慢煮法」或「義式無水法」將是您的最佳選擇。只要記住「快煮求脆,慢煮求嫩」的核心口訣,並搭配徹底的清洗與關鍵的冰鎮步驟,相信您也能成為一位章魚料理達人,端出好吃的章魚料理。
資料來源
章魚要煮多久才熟?冷水煮還是熱水?牢記這3點
分享好市多整隻章魚料理。其實簡單川燙就
冷盤章魚【淬釀手路菜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