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365下载

劣币驱逐良币

劣币驱逐良币

贵金属货币

编辑

古罗马时代,人们会私自从金银钱币上削下一小角,再将此种货币充当买卖媒介;因货币本身的贵金属含量减少,货币的价值也减小。久而久之,人们很快就觉察到市面上的贵金属货币越来越轻,就把未遭毁损的足值金银货币积存起来,只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进行买卖,而劣币则渐渐把良币从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。为控制此一现象的蔓延,政府发行了边缘带有锯齿刻纹的货币,如果货币边缘的刻纹被挫平,人们就知道被动过手脚。

另外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之下,金银复本位制度曾经被18世纪至19世纪的英国、美国及法国长期采用。由于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政府经由法律定下的,所以会长期稳定不变,但金银之间的相对开采成本、市场价格却会因为供需法则而波动。“良币”并非只指单价高的货币,而是指相对于兑换率较有优势的货币。假设金币兑银币的法定兑换率是1:10,若一枚金币熔化后能换取超过十个银币,则金币为良币;若十个银币熔化之后能换取超过一个金币,则银币为良币。若当黄金实际价值超过法定兑换率时,人们就会将手中价值较高的金币(良币)熔成金块,再将这些黄金卖出并换成银币(相对上的劣币)使用;经过这种程序,就可比直接用“金币换银币”买到更多的银币,进而使私人财产增加。有时民间会以此方法大量敛财,故市面上的良币就日益被熔化而减少,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,但如果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率可以自由调整时,当黄金实际价值超过原有兑换率时,人们必须拿出更多银币,才能换到同样数量的金币,来反映两者不同的品质差异,人们仍可使用这两种货币交易,劣币驱逐良币不会在此起作用。[8]

纸钞货币

编辑

进入纸币流通的时代,货币的不足值性更加明显,国家也必须有更加有力的手段保障其法偿性。也正是在这时,格雷欣法则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。事实上,没有良币出现,或者有强而有力的政府禁止良币的使用,劣币也无法一直流通下去。

在中国大陆,国民政府执政末期,法币在无止境发行后以年率万倍贬值,物价飞涨,民间开始使用银元,拒收法币。此时的国民政府禁止人民使用银元并加以没收,而后更发行银元券,但是民间的买卖并不因此法令限制而接受银元券,许多私人机构开始以大米为薪金,社会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。

问题的根源在于,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产生于竞争的前提条件下。每一套货币的发行,都是由国家强制人民接受的,尽管付款的一方很乐意使用劣币,但收款的一方却不会甘愿接受,只有在国家能保证收款方接受的劣币能够继续流通时,劣币才会得以存在,这条规律才能继续起作用。

相关推荐